兴街办发〔2020〕1号
兴安街道秀美乡村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居)委会:
根据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篮彩购买app加快建立“五定包干”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并监督实施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切实做好2020年度农村长效管护工作,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工作要求,坚持因地因村制宜、分类管护,科学确定村庄环境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考核奖惩,加快建立符合街道实际、农民支持参与、长期有效运行的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持续维护好“新村新貌”,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底建立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村村实现以下目标:
干净整洁。村庄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死角;农户房前屋后无弃物。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和清运,配足配齐垃圾桶,外观清洁干净;村内无垃圾、无积水,村外田间地头无沟水净化。村庄排水沟渠完善,排水顺畅,无堆积的垃圾淤泥;水塘岸边无垃圾堆积,睡眠无漂浮垃圾、有害水生物,水体清澈,无异味。
环境美化。村庄无污水乱排、管线乱牵、广告乱贴、农具乱放等不良现象;村庄公共区域和农户房前屋后无杂草应绿尽绿。
道路畅通。村内主次干道、入户便道的路基完好、路面干净,无积水、无破损。路口和拐弯处无遮挡视线的障碍物道路两旁排水顺畅,无杂草,无堆积或搭建物。
设施完好。村庄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路灯、公厕、休闲广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民活动室等)以及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好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建房有序。村庄搭建“三房”(废弃的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残墙断壁以及废弃的猪牛栏、旱厕等,能改除的尽量改除。农户前庭后院杂物摆放整齐,落实“一户一宅”政策,依照村庄规划和新户型图纸建新房。
三、工作重点
1、定管护范围。管护范围和内容主要是村庄和村庄区域范围内的山林田湖草、村级道路;主要管护内容含村庄环境卫生、村庄公共场所设施、旅游设施、村集体产业以及其它公共类设施设备等。
2、定管护标准。全所有村庄划分为三类,依据不同类别,确定不同管护标准,基本标准是一类村:主要是高标准打造的景点村、旅游村,管护内容有卫生保洁、公共场所和设施维护、山水林田地湖的管护、产业基地等集体财产的管护、旅游设施的管护。二类村:主要是指中心村和特色村。管护内容有卫生保洁、公共场所和设施维护、山水林田地湖的管护、产业基地等集体财产的管护等。三类村:即一般普及建设的自然村,重点抓好村庄日常卫生保洁、清除杂草、道路等公共设施维护、维修。
3、定管护责任。县级是村庄环境管护的责任主体,要划清工作边界,分别明确农户、村组、乡镇、县直部门的责任。其中:农户是参与主体,负责“门前三包”,做好房前屋后的物件规整、卫生清扫、水沟清淤等工作。村组是实施主体,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理事会组织监督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协助和监督各类管护人员,做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乡镇是组织主体,做好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管护等工作。
4、定管护经费。建立“省市奖一点、县乡出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环境管护筹资机制,确保每年每个行政村筹集管护经费不低于5万元。管护经费仍有缺口的地方,可以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农户定期缴纳卫生保洁费,动员新乡贤等社会力量捐款等办法筹集。
5、定考核奖惩。制定考核办法和评分奖惩细则。采取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投诉电话、开设微信群等形式,曝光和受理村庄环境管护不到位、行为不文明等情况。部门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方式,每季度或每月考核一次村庄环境管护效果,建立管护工作通报和奖惩机制,经费与管护成效挂钩。
四、工作步骤
1、搭建平台
根据村庄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各村确定管护类别,街道、村居分别建立上下联动、长期有效的常态化管护平台。同时在迴垅村开展试点。
2、建立机制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各村居要以落实管护人员、范围、职责,建立长效管护工作的领导机制、监管考核机制。街道建立筹措经费、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
3、督查指导
根据工作进展要求,采取村居自查、部门督查的方式,在街道范围内不定期开展村庄环境管护工作督查。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要树牢建管并重的理念,把长效管护作为巩固秀美乡村建设成效、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主要领导对长效管护工作要加强调度指导,要成立村庄环境管护站等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切实做到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有人抓。
2、强化资金效益。在确保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各地要积极发挥“一约两会”(建立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缴纳卫生保洁费,吸引各类新乡贤捐资捐物支持参与家乡设施管护。
3、创新管护模式。各地要围绕解决“有人管护、有钱管护、有制度管护”问题,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模式激发农户、保洁员、乡村组干部等积极投入管护工作,推动形成各级各司其职、齐管共护的工作格局。持续提升农民环卫意识、管护意识。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各类新媒平台,宣传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各地村庄环境管护工作均衡发展。
2020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