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县水稻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基础性产业,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和用种大省,种业的科学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篮彩购买app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央深改委《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省委、省政府《篮彩购买app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增强我县水稻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稻制种产业化快速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服务,结合我县种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规划背景
(一)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对农作物种业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支持做大做强现代农作物种业的一系列政策。2020年末先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种子重要性,要求着力解决种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2020年度,横峰县又被省农业农村厅首批列为全省4个良种繁育基地县之一,政策优势突显。
(二)环境条件优越。横峰县地处赣东北的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相当有利。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横峰县便开启了水稻制种工作,具有良种繁育基础;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已连续十年在横峰县开展制种产业培育工作,形成了初步发展规模和态势,积累了大面积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群众基础。
(三)科研创新和技术优势。江西兴安种业公司位于我县九甲产业园,是一家农业农村部重点科技型种业企业,成立了天下禾育种研究所和省级院士工作站,现拥有高、中级职称育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人员12人;同时,公司与中国水稻所、华南农业大学航天育种中心、宁波农科院、四川内江农科院、江西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十几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可以为大规模发展制种产业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科研育种人才和技术支撑。
(四)强劲品种支撑优势。兴安种业公司科研育种创新位列全省前列,近年来选育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各类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33个,其中国审品种8个;以籼粳杂交甬优1538、优质高效兴安香占、岑山玉晶、启两优5410、启两优2216等为主的核心优势品种,深受种植农户普遍好评;后续新品种研发具有强劲的优势。
(五)具有良好的市场优势。兴安种业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重点种业公司,建有专业化的销售团队和已建立健全了覆盖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市的销售网络体系,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其研发、生产、销售的优质、高效新品种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广;“天下禾”品牌水稻种子在省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良好的品牌效益,公司每年生产的种子供应不求,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40%左右,产能严重不足,为我县种子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能有效解决种子的销售问题。
二、水稻制种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经济效益显著
种子生产收入:按正常制种平均亩产250公斤,收购单价15元/公斤+父本稻谷150元/亩,亩产值4000元,亩制种成本1500元(详见制种成本测算表),亩制种生产获利2300-2500元。按规划建成5万亩制种基地,年产值可达2.2亿元,农民年可增收1.2亿元。
种子销售收入:按年产1350万公斤种子,平均销售价30/公斤,可实现销售额4亿元以上,销售利润1.8亿元。
产业带动效益:可大幅度增加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制种成本除种子、化肥、农药等直接费用外,约1000元/亩是土地租金和人工机械、运输等成本,5万亩面积可间接增加农民收入达5000万元。
比较效益分析:杂交水稻制种产值4000元/亩,成本(含田租和人工)1500元/亩,利润:2300-2500元/亩。种植传统商品水稻亩产值600公斤/亩×2.6元/公斤为:1560元/亩,成本(含田租和人工)1000元/亩,利润560元/亩,杂交水稻制种效益是种植商品粮效益的4倍。
(二)社会效益良好
5万亩制种面积年可生产种子1350万公斤,可推广种植水稻1350万亩,亩可增产粮食100公斤,种植户可增收13.5亿元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户收入发挥积极作用。
附表一:
杂交水稻制种各项成本一览表(一)
注:(1)本成本测算涵盖整个制种所需的直接和间接成本。(2)由于具体田间管理水平差异,成本可上下浮动15-20%。(3)按正常制种平均亩产500斤,单价7-8元/斤,亩产值3800-4000元/亩,亩制种可获利2000-2300元。
三、横峰县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技术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国家种业园和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为重点,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按照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的模式,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水稻制种和油菜、薯类等育种产业的发展;实现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用二年时间把我县打造成全国水稻制种基地县;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服务。
(二)发展目标(五年规划·三年实现)
第一阶段:在2021年1万亩制种面积的基础上,到2023年形成科研、生产、销售分工合理,产学研有效结合的育种新机制,制种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的规模;一是加大科研创新投入,重点扶持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完善提升海南、丁家、科研育种基地,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制种的科技和品种支撑力度;二是横峰县水稻制种面积规模2023年度,扩大到5万亩以上,形成规模效益;三是2022年度,积极申报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县和国家种业园创建、打好种业翻身仗、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夯实产业化制种基础配套设施条件。
第二阶段:2024-2025年,巩固提升阶段,形成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具有重大生产应用前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占领种业发展高地;把江西兴安种业公司打造成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优质的现代种业集团,争取主板上市;把横峰县发展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品牌化的种子生产基地,年产各类优质高效水稻种子1375万公斤,年水稻制种产值超4亿元,推动横峰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乡村振兴上新台阶。
横峰县水稻制种业产业发展目标表(二)单位:万亩
(三)横峰县制种基地规划布局
根据横峰的地理地貌、生态环境和水稻制种技术要求,在我县北部的葛源、新篁、龙门、青板、姚家、岑阳镇、港边等乡镇重点建立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兼顾油菜、薯类等育种的基地,在南部的莲荷、司铺等乡镇重点建立以优质、高效常规稻种子为主的繁育基地。
横峰县乡镇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表(三)单位:亩
四、水稻制种产业化存在问题和困难
我县水稻制种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规模面积小、产业化水平低;发展规模化制种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制种基地面积小,规模效益严重不足。横峰县已有种子生产基地面积一万亩,而适宜种子生产面积有十万亩,当前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平均制种亩产250公斤左右,而制种高产基地亩产一般可达300公斤以上,制种单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基地面积小,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二)科研创新经费不足,重大突破性品种较少。一方面,科研育种投入不足,科研创新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的工作,仅靠兴安种业每年投入800万左右的资金远远不够,而且年科研投入已占到公司纯收入的50%左右,企业难以负担,更难以持续;另一方面,持续科研创新所需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由于受资金投入的制约,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问题。
(三)配套基础设施薄弱,难以保障高产高效。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要求较高,而我县农田水利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水田不能旱涝保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种子收割后的烘干、翻晒等设施缺乏。
(四)劳动力供应不足,季节用工矛盾突出。水稻制种是异花授粉,整个生长过程中季节性和技术性要求很强,规模化制种后,由于机械化水平低,栽插禾苗和授粉阶段,劳动力会呈现阶段缺乏,如不能按技术要求及时完成各项田间管理,很难保障制种高产高效。
(五)组织保障机构待建,集中连片种植困难。杂交水稻制种具有特殊性,要求品种之间不能产生窜粉混杂,因此需要相对集中连片种植以及技术方案要保证按时落实,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协调保障。
(六)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难以保证产业推进。正常情况,每个技术人员可负责800-1000亩面积的技术指导工作,5万亩制种面积则需要50余名技术人员,兴安种业现有生产技术员远远不够。
(七)水稻制种基地分散,不易形成产业优势。制种基地需要相对集中连片,方便管理,易于获得高产高效;我县当前大多数土地面积分散在农户手中,很难做到制种连片使用,不利于保证水稻制种的产量和质量,也不利于支撑制种从业人员的收入。
(八)大户和合作社不足,难以形成带动作用。5万亩制种面积,需依靠发展50-100亩的制种大户和200-300亩的制种合作社带动完成;因此,需要培育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制种大户、合作社和制种经纪人队伍,这是目前制种产业化需要解决的短板问题。
(九)信贷、保险、财政等相关政策扶持跟不上。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发展初期需要政府财政及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引导才能快速成长;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化制种面积大,总产高,收购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流动资金不足将是制种产业化发展的困难;其三,由于制种易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一旦遇上灾害性天气会造成减产减收,而制种成本又较高,如何保障制种农户的稳定收入,也是制种产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五、横峰县水稻制种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乡村三级保障机构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制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推进制种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村要成立相应的协调服务机构,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确保产业化有序高效推进。
(二)加大扶持力度,构建种业产业化发展新机制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县政府在2022-2025年产业发展规划期内,每年安排500万元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专项补助,大力扶持兴安种业公司的育种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种子生产与加工、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鉴定等工作;构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兴安种业自身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创新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应用前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突破性重大品种;培养一批高、精、尖育种科研人员;为破解国家种业“卡脖子”问题,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和实现我县种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品种保障。二是需县政府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加大种子收储等信贷支持,全县5万亩水稻制种,年可生产种子1250万公斤,需收购资金两亿元。三是加大制种补助力度,优先扶持水稻制种产业;2022-2023年加大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具体可实行制种奖补政策。即发展初的二年实行:每亩水稻制种奖补300元,调动合作社和大户制种积极性,快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提升水稻种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正常情况下,只要能种水稻的田就可以水稻制种,但要获得高产高效,制种田块须做到排灌方便,旱涝保收,道路通畅。一是县农业农村、水利、财政等部门应整合资金,优先解决制种区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把制种基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集中连片、功能齐全的制种基地。二是加大制种产业配套设施设备的投入,保障制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主要是:
积极申报项目,投资1200万元,新建种子加工、包装车间并购置成套的全自动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投资300万元购置成套种子检验检测设备,使年加工包装和检测种子能力达到1500万公斤;投资2000万元,新建种子烘干设备,力争每个乡镇就近新建一座日烘干能力达10万公斤以上的烘干厂房,使全县日烘干种子能力达到200万公斤,确保种子收割的质量安全;扶持一批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专业综合服务合作社,通过推进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机械化生产,有效解决大面积制种人工不足的难题。
(四)健全水稻制种风险保障机制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要求高、投入大,遭遇极端天气影响造成的损失也大,因此,需建立和完善制种灾害保险机制;目前中央财政已对杂交水稻制种实行专项保险并落实一定比例的相关资金补贴,县财政和兴安种业再共同出资对不足比例部分保费实行补贴,提升制种农民抵御抗风险能力,保护农民制种积极性。
(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土地流转
按照水稻制种的特殊要求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制种合作社和制种大户,集中发展50-100亩的制种大户300户,200-500亩的专业合作社80个;形成土地集约化、产业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的现代种业基地,实现基地聚集效益最大化。
(六)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保障事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横峰县杂交制种产业能否高质量跨跃发展,取决于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一是进一步强化兴安种业技术团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形成制种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作用,保障从品种创新研发,高产高效技术集成推广,到培养带动制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制种经纪人等全产业链的技术支撑。二是在兴安种业公司技术团队的基础上,聚合县乡现有农技人员,成立制种技术指导服务机构。由兴安种业技术骨干负责县乡农技员培训提升,统一制定制种技术方案并执行。三是培养本土技术能手,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田间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本土合作社负责人、制种大户和制种经纪人,让他们率先成为制种产业带头人。